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

 

 

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

2014-2015学年信息公开工作报告

 

本年度报告是按照《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要求,根据安冶学院2014-2015学年信息公开工作执行情况编制而成。全文包括概述、学校信息公开及评价情况以及主要问题与改进措施等三部分。本年度报告中所列数据的统计期限从2014年9月1日到2015年8月31日止。

一、信息公开工作概述

推行信息公开工作,充分保障全校教职员工、在校学生和其他相关主体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是学校加强民主办学和依法治校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学校的改革、发展与稳定的重要保障。去年9月以来,我校主要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健全信息公开做法。充分发挥职工代表大会的作用,院长向职代会报告工作的机制;利用各类校内会议公开校务;设立了学院重大事项的公开栏和公开网;设立了校长信箱、纪委和监察信箱等。对于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收费标准等属于长期公开的,在公开栏、公示栏中长期公开,或制作成展板上墙公开。

      2、丰富信息公开方式。在做好传统的信息公开方式(宣传栏、公示栏、公开栏)基础上,学校建立信息公开网站,建立规范统一的网上公开栏目,提高信息公开的时效性;

      3、强化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学校认真贯彻执行国家保密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精神,开展信息公开的保密审查工作,妥善处理公开与保密的关系。在规范性文件做出明确要求的基础上,又专门发出通知要求规范各部门各单位建立和完善信息公开保密审查的工作程序,确保涉密信息不能对外公开。

      4、监督检查信息公开落实。校纪检监察部门把公开工作与党风廉政建设紧密结合在一起,把监督信息公开列入工作计划,进行专项监督检查,确保信息公开的效果。

     二、信息公开情况

根据《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有关规定,坚持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主动公开学校信息。

   (一)信息公开的主要方式和途径

   一是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及时快捷优势。主要通过学校网页首页和QQ办公群组等分别向校内师生员工和社会公众公开信息。

     二是充分发挥职代会主渠道作用。学校坚持以职代会为信息公开的主渠道和基本载体,建立健全职代会制度,明确规定会议职权范围的有关事项都必须向职代会报告,并根据不同内容,分别由职代会代表审议通过或审议决定。

     三是扎实做好传统公开方式。主要在学校设置信息公开栏,及时公布涉及师生员工切身利益的有关政策、规定、程序、办法及结果等事项。以校长信箱等形式不断拓展公开渠道。

四是推行校情校务通报咨询工作制度。学校建立党政联席会议制度,校党政领导向职代会、工会“两委”委员通报学校工作情况等定期通报学校工作制度;每年定期向离退休老同志专门通报学校工作。

   (二)信息公开重点领域的主要做法

    我校始终把事关学校改革发展的重大事项、廉洁廉政、财务管理、招生考试、干部任用、财务管理、招投标情况、教学科研、学生工作等方面内容作为重点进行公开,保证了教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强化了民主管理和监督。重点领域(干部任用、招生就业、财务管理等)信息公开工作推进的主要做法如下:

     干部任用方面:

     1、完善干部选任信息的公开机制,规范干部选拔任用信息公开工作。为保障干部选拔任用信息公开顺利实施,健全了相关工作制度。(1)明确应公开的内容。在学校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除涉密的内容之外,将相关信息全部公开,包括干部工作政策法规、干部选拔任用信息、年度考核信息、干部选拔任用程序、民主推荐(测评)结果、票决结果、干部任免信息、等等。(2)严格执行信息公开程序。干部选拔任用信息公开必须遵循学校《干部选拔任用办法》规定的相应程序,一般常规的信息由政治处审定,重要的信息由政治处提出交由党委会议研究审定。

     2、丰富干部选任信息的公开载体,保障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参与权。我校干部选任信息公开主要采用以下几种载体:(1)学校公告栏,公开的内容主要是干部任免公示、干部个人信息介绍等等;(2)政治处网站,公开的内容主要有干部选任的相关政策办法、干部选任公告、干部任免动态等等;(3)2014年8月30日至2015年9月1日期间,党委政治处一共公示了   8名科级干部的任免信息,确保师生在第一时间内了解到我校干部人事的变动。

     3、严格执行党务工作信息公开制度,完善党员发展工作。党委政治处在发展党员工作中将信息公开工作交由各系党总支完成,公示的内容包括党校成绩、积极分子成员、发展党员名单、党费以及相关奖项评选人员的公示等等,实现了党务工作的透明化。在2014年8月30日至2015年9月1日期间,政治处共发展党员40名,收缴党费35494元。

   招生工作方面:

   全面实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严格执行教育部关于招生考试“六公开”的有关规定。

    1、制定了《学院招生录取信息公开工作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确保我校招生信息公开工作规范化运行。《意见》明确规定了信息公开的内容,包括学院招生章程、招生计划、录取规则、收费标准、办学地点、咨询网址及举报投诉电话;信息公开的渠道、方法,包括学校的招生信息网、招生简章、招生指南、各媒体宣传等多种方式。

     2、利用多种宣传平台主动进行普高招生信息公开。我校主动将招生政策、学校招生资格、招生计划、录取信息、考生咨询及申诉渠道等信息真实、规范的编入招生宣传手册、学校招生网等信息公开平台,并通过各种招生宣传渠道做好信息公开工作。在2015年招生录取工作中,我校开通2部咨询电话,发放招生宣传册5000多份,在网络平台、电视等媒体进行多次公开宣传;通过学校普高招生信息网及时公布每批次录取分数线,录取情况查询等内容。

    3、纪检监察部门全程参与,提供有力保障。招生录取工作期间,校纪检监察部门实行“全程参与、重点监督”,向社会公布监督电话并建立了“招生咨询室”,专门接待社会考生及家长的来电、来访、来信等工作。

    就业工作方面

   坚持以生为本,重视开拓就业市场,丰富就业渠道,注重就业信息的收集、发布与更新,确保就业信息针对性、及时性与覆盖度。

    1、就业信息发布。为了更好地服务毕业生,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密切社会联系,深入各行各业挖信息、找岗位。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并及时发布用人单位需求信息,并通过安冶学院学院网站、QQ群、校园宣传栏等多种途径发布需求信息,确保每位毕业生都及时收到就业信息资讯,为毕业生顺利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2、就业工作动态公布。为做到就业工作信息及时发布,坚持以学校办公平台、校内宣传海报等途径,及时发布我校在就业工作方面的措施和做法,在双困生评选、就业创业培训等方面做到公开公正,确保每位师生员工都可以及时收到就业咨询。

     3、积极开展就业创业政策宣讲、咨询活动。为帮助有需要的同学及时了解政府、学校在就业创业方面出台的政策,学校积极开展就业创业政策宣讲和咨询活动。鼓励各系为单位,针对毕业生开展就业创业政策宣讲工作,设立就业创业指导课,对有疑问的同学开展就业创业咨询。

     4、设立就业工作反馈信箱。为进一步加强就业工作信息公开的监督,确保就业信息发布的及时与公正,专门设立就业工作反馈信箱,对毕业生集中反馈的问题一一进行梳理回复与个性指导,转变工作作风,提升工作质量。

    财务管理方面

    1、学生收费公开、透明

   学校各项收费项目、标准、依据都利用各种渠道向社会公开,做到亮证收费,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我校严格按照《安徽省教育收费规程》进行收费,实行收费校长公告制度,每学年开学初,我校按物价部门批准的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收费依据,在校公示栏张贴、登载校园网站,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的监督;各项收费按文件规定的流程实施,即通过委托银行统一批量扣款方式和现金缴交方式;对学生因故终止学业的,我校严格按照上级规定进行学费、住宿费的清退。

    2、财务制度及政策、收支情况的公开

     每年我校以文件方式下达《安冶学院预算安排情况》,每年通过职代会公开,各项支出严格按照预算执行。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及政策以文件、校园网页、校务公开栏方式公开。我校为每位教职工办理了手机银行短信,通知教职工各项收入发放情况。   

总之,本年度,我校新增的主动公开信息共1000多条次,覆盖了学校改革发展和涉及教职工利益的重大事项、招生工作、教育收费、学生管理、干部人事使用情况、大宗物资采购、国有资产管理、基建项目招投标、教学科研成果等方面内容,进一步方便了学院师生员工和社会公众依法获取学校办学诸方面的最新信息,也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为以后更好地开展信息公开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三、主要问题与改进措施

   一年来,我校校务公开工作在校党政领导,以及有关职能部门的支持配合下,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与上级部门的要求以及师生员工和社会对我校的期望还有较大的差距。主要是:在深化信息公开的制度建设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和完善;校务公开网公开条目有待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有些部门在公开程序上不够规范,公开工作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各部门公开工作开展不甚平衡,工作力度不尽相同,认识不足等。为了促进校务公开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今后,我校将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努力:

     1、进一步深化校务公开有关文件精神的学习。着力按照上级有关要求和我校校务公开工作实施意见,进一步研究贯彻落实的措施,在规范化和实效性上下功夫,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教职工认识校务公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校务公开意识。

    2、进一步健全和理顺工作机制。建立相应组织领导机构,加强、协同推进信息公开工作,加大对校务公开工作的协调、检查和监督,努力提高校务公开工作的水平和质量。

3、进一步健全信息公开制度建设。下一步工作重点是推动各系、各部门认真贯彻执行学校文件的同时,结合本单位实际,进一步明确本单位公开的内容、形式、程序和监督办法。

    4、进一步丰富校务公开载体。加大网上公开力度,使校务公开措施更加有力,内容与形式更加统一,促进校务真公开、全公开。

 

 

二〇一五年十月十八日